《二》名史 六安產茶,始于秦漢。唐宋年間,茶產甚豐。明清年間,有三百年的貢茶歷史。解放后相當一段時間“六安瓜片”為中央軍委特貢茶。
六安茶的歷史記載,明清年間最為昌盛。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《農政全書》中稱“六安州之片茶,為茶之極品”。明代陳霆其著《雨山默談?卷九》(1539)稱:“六安茶為天下第一。有司包貢之余,例饋權貴與朝士之故舊者”。明代大學者李東陽、簫顯、李士實三名士玉堂聯句《詠六安茶》:“七碗清風自里邊,每隨佳興入詩壇。纖芽出土春雷動,活火當爐夜雪殘。陸羽舊經遺上品,高陽醉客避清歡。何時一酌中霖水?重試君漠小風團!”在世面廣為流傳。其外,明代名著《金瓶梅》、清代名著《紅樓夢》均有六安茶記述。
六安貢茶的歷史,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武夷茶罷貢后,到清?咸豐年間(1851-1861)貢茶制度終結。歷經兩個朝代幾十位皇帝。是歷史上十余處貢茶中最長的!練v史】 “六安瓜片”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。早在唐代,《茶經》就有“廬州六安(茶)”之稱;據《羅田縣志》和《文獻通考》載:宋太祖乾德三年(965年)官府曾在麻埠、開順設立茶站,可見當時已頗具規模。據《六安州志》載:“齊頭絕頂常為云霧所封,其上產茶甚壯,而味獨沖淡……”。
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《農政全書》里稱“六安州之片茶,為茶之極品”;明代李東陽、蕭顯、李士實三名士在《詠六安茶》中也多次提及,日“七碗清風自六安”“陸羽舊經遺上品”,予“六安瓜片”以很高的評價;
瓜片在清朝初年,被列為“貢品”。據《食品科技》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紹:1856年4月27日,咸豐帝的懿嬪(即慈禧)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載淳(即同治)。咸豐帝聞知此事,喜不自勝,便當即諭旨:“懿嬪著封為懿妃”。按照宮中規定,慈禧從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級的生活待遇。于是,在她的飲食規定中就有:每月供給“齊山云霧”瓜片茶葉十四兩。
有詩嘆道:“催貢文移下官府,那管山寒芽未吐。焙成粒粒似蓮心,誰知儂比蓮心苦!绷碛幸皇住吨裰υ~》描繪了當年貢茶的情景:“春雷昨夜報纖芽,雀舌銀針盡內衙。柳外龍旗喧鼓吹,香風一路貢新茶!
曹雪芹《紅樓夢》有80多處提及,第41回,妙玉烹茶給林黛玉、賈寶玉和薛寶釵,因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還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,妙玉說:這水是五年前從梅花上收集的雪,放入甕中埋在地下,是專門用來烹茶用的。
《人民日報》曾刊載過這樣的消息: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生前喜飲六安瓜片,在彌留之際,還要醫務人員泡杯六安瓜片留香。 |